v1-02.jpg v1-03.jpg

Menu

前端編輯

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,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。

 

🌟 我的香港大學婦產科 6 週實習日記

作者:李宥箴|2025.08.11–09.19|婦產科|瑪麗醫院・贊育醫院

 

🩺 前言:走進世界排名第 24 的醫學院

2025 QS 世界排名中,香港大學醫學院位列全球第 24 名。能代表高醫、成為第一屆到港大實習的 clerk,我真的非常珍惜這個機會。

6 週都在婦產科,主要在 瑪麗醫院(Queen Mary Hospital,偶爾會到 贊育醫院(Tsan Yuk Hospital
宿舍離瑪麗醫院只要走 5 分鐘,非常方便;贊育則需要通勤半小時。

因為是第一屆,沒有前人的資料可參考,很多事情都要邊做邊摸索,但也因此收穫特別深刻。

 

行前準備:語言、保險、交通卡,通通要注意

1. 語言

港大對語言沒有硬性要求,但婦產科門診大多使用粵語
如果聽不懂的話,學習效率真的會受到影響。
醫師會用英文補充,但你會明顯聽到「兩秒落後」。
如果時間允許,非常推薦提前練一點粵語。

2. 行程安排

婦產科會在第一天進行 orientation,並將六週分成不同次專科:

  • Gynecology
  • Obstetrics
  • Oncology
  • Reproductive

通常每 1–2 週換一個 sub-specialty
科秘書會寄行程表,但有時會忘記或前一天才寄
建議直接 email 或當面提醒她。

3. 八達通(必備)

  • iPhone 可使用手機版(記得下載 tourist app
  • Android 外國人只能用實體卡(加值要用現金)
  • 部分小餐館、燒臘店只收現金
  • 微信與 Alipay HK 必須要香港身分證,旅客無法用

4. 生活用品

  • 香港塑膠袋都要收費建議自備購物袋
  • 可以帶免洗筷或餐具
  • 流量卡依個人需求購買,醫院與學校 WiFi 可使用 IGFB

 

實習內容走進香港婦產科的第一線

1. 門診:粵語世界中的臨床學習

門診全部以粵語進行,病歷以英文書寫。
一開始會聽不太懂,但醫師會在有空檔時用英文補充。

香港採用的是 英國醫療系統,與台灣使用的 guideline 不太一樣:

  • 診斷邏輯有差異
  • 許多流程更接近英國 NHS
  • 文化背景也會影響病患決策(例如孕婦避鬼月生產)

門診亮點:你會真的「動手做」

醫師有時會讓學生操作:

  • Bimanual examination
  • Speculum examination
  • Fundal-symphysis height measurement
  • Fetal Doppler

只要有機會,真的不要猶豫!
有些在台灣還沒做過的檢查,在香港會遇到,
這裡非常重視學生實作的勇氣與態度。

2. 刀房:以觀察為主,但仍能學到很多

IMG 0493 IMG 0454

(香港刀房刷手服)

婦產科在香港的規定是:
交換生不能刷手,只能觀摩

如果你想當第一助手或 scrub in
建議選外科類型的科別比較有機會。

刀房亮點

  • 某些醫師會在術中抽空解說
  • 流程與台灣不同,可以比較兩地差異
  • 多觀察術式與團隊合作方式
  • 下班後要再進刀房就只能按電鈴(沒有門禁卡)

貼心提醒:
刀房內有微波爐。如果怕出不去,可以自備午餐。

IMG 0921 

(與主治醫師合照)

 

住宿與生活:白文信樓的日常

我住在白文信樓三人房(通常會安排跟同校同學一起)。
洗澡間、廁所、廚房與公共空間都在房間外,需要自備生活用品。

宿舍生活的優點:

  • 離瑪麗醫院走路 5 分鐘
  • 社區安全
  • 宿舍人員友善
  • 床墊免費提供,棉被與床包可租借

費用會在行前一週 email 通知,依指示匯款即可。

香港生活:醫療之外的文化體驗

香港病患族群很國際化,一診通常 15 人之中會有好幾位非粵語使用者。
也是在這種多元環境中,我第一次遇到:

  • 想避開鬼月生產的孕婦
  • 歐美孕婦堅決希望自然產、反對不必要的介入
  • 不同文化對產檢與醫療介入的接受度差異

也是第一次感受到:

  • 沒有全民健保時,醫療決策會變得更謹慎
  • 很多診斷會回到「純臨床判斷」
    例如:台灣用超音波評估子宮傾前/傾後
    香港則用 指診(bimanual 評估
  • 診斷與處置的「積極度」在兩地完全不同

這些都是在台灣比較難接觸到的臨床思維。

 

實習帶給我的真正收穫

1. 多元化病患接觸

觀察不同文化背景對婦產科醫療的反應,是很珍貴的經驗。

2. 臨床基本功更扎實

透過更多人工判斷與診斷,我對婦產科的身體檢查更有信心。

3. 醫療決策的多角度思考

不是每個檢查都能做、也不是每個處置都能開,
這讓我重新理解「風險、效益、病人負擔」三者之間的平衡。

4. 國際視野與文化適應

香港既國際化又接近台灣文化,
非常適合作為第一次海外臨床實習的地點。

 

給想來香港實習的學弟妹 5 大建議

1. 粵語真的能加分

不會也可以實習,但會聽懂就能「多學兩倍」。

2. 行程、信件記得主動追蹤

科秘書有時會忘記寄行程表,
主動提醒就會順利很多。

3. 刀房以觀察為主

若你非常想刷手建議選外科科別。

4. 八達通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

生活 90% 都用得到。

5. 選科前多參考其他同學經驗

婦產科四個次專科平均分配,
如果你特別偏好其中某一個,可以跟科秘書禮貌詢問是否能協助安排。

 

結語

這六週的香港研修讓我看到不同醫療體系下的思考方式,也重新認識身為醫學生的本質:
主動、觀察、體驗、反思。

如果你想拓展視野、體驗國際化的醫療環境、
又不希望文化差異太大——
香港大學會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
常用連結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