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1-02.jpg v1-03.jpg

 

 

擬真醫學教育目的在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上的重要性,以追求擬真科技的進步、藉各樣擬真手法提升教育、評量、與研究的品質,與國際擬真醫學教育接軌、最終裨益病人與醫療品質。

擬真醫學教育所使用的教學工具涵蓋頗多,包括模擬電子假人、局部的人體模型,器官、影視教材,電腦擬真案例,真實的病人、或假病人等。

【擬 真】

醫療科技的進步使病人的問題常變得複雜、嚴重而又緊急,然而,由於病人的生命無價,醫療人員在第一次面對這些狀況時,就必須處理正確,任何閃失犯錯都無法被接受。對這些緊急危難或隱而未現的醫療現場危機,需要醫療人員在真遇到前,就被有效地訓練完成。 

「醫療擬真」就是將較少遇到,一旦出現卻後果嚴重之醫療事件,以模擬實境的方式呈現在醫療人員面前。擬真之目的不外是為了教育訓練與研究,最終而能提高醫療品質、增加醫療效能、並保障病人安全。 

擬真的模式非常多樣性,其擬真度差異頗大,一般說來,擬真度越高,越接近現場臨床情境者,其經費與人力之花費就越高。低擬真度的模式包括平面案例、影片、電腦的擬真軟體等。解剖學等基礎醫學使用各樣器官、及人體結構之模型,用於訓練局部技術之模具,而高擬真度的模擬則在醫療現場複製整個醫療事件,或將電子假人運用在一個劇場式的模擬診間、開刀房中 (我們稱之為劇場型高階擬真)。此外,擬真還包括使用病人、標準化病人,或甚至是教師親自與學生做角色扮演。 

總之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提高醫療品質、醫療的效能,而最終保障病人安全、加惠病人。---節自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

 

常用連結

Go to top